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理论书籍 > 中医临床 > 中医病因病机学 > 第一篇 概论
编号:10962303
第二章 第六节 邪正相争论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医病因病机学》
     中医学认为,疾病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邪正相争的过程。邪,即邪气,一般指外感致病因素。广义的邪气,则包括一切内外致病因素在内。正,即正气,是人体抵抗邪气侵袭,适应生活环境,以及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能力的总称。

    《素问?评热病论》云:"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",《灵枢?邪气脏腑病形》云:"邪之中人,或中于阴,或中于阳,上下左右,无有恒常,其故何也?……中人也,方乘虚时"。指出邪气的侵袭,是乘人体正气虚弱之时,或卫外不固,开阖失常,或脏腑气血不足,功能失调,而中伤人体,且从正气所虚之处侵入,即所谓虚处受邪,而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。如果人体正气强盛,卫外固密,气血充盈,脏腑功能正常,邪气就无从侵入,疾病也就无由发生。此正如《灵枢?百病始生》云:"……盖无虚,故邪不能独伤人",亦即《素问遗篇?刺法论》所说:"正气存内,邪不可千"的道理。

    邪气一旦因正气之虚而侵入人体,人体正气无论强弱,都会起而与之对抗,奋力驱邪外出,或克邪制胜,以维持正常生理,这种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、相互作用,正气有力驱除和战胜邪气的过程,称为邪正斗争。《素问,评热论》所说"邪气交争"、《伤寒论?太阳篇》所说"正邪分争",都是邪正相争的同义语。邪正相争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,即邪气对正气的损伤,以及正气的抗邪反应。邪气对正气的损伤情况,因邪气的性质、来源不同而大异,如寒、湿阴邪,多伤阳气;火、燥阳邪,多损阴津:情志、劳倦,则多损伤脏腑气血等,其结果都是"虚其正气".正气的抗邪反应,一般都是整体性的,包括使邪气局限于某一层次和祛逐邪气,邪去则正安,而"津液自和","阴阳自和"。假使正气虚弱,或邪气太盛,对正气严重损伤,以致抗邪无力,就会引起疾病的形成和传变。由此可见,在邪正相争过程中,虽然邪气是发生疾病的基本条件,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体正气的强弱。可以说,邪气是发病的条件,是外因;正气是发病的根据,是内因。疾病的发生是如此,疾病的变化发展、预后、转归,同样是如此,都取决于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7578 字符